買下一件衣服時,你可曾想過自己這個單純的消費行為,對地球生態已經造成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?首先,這件衣服可能是以剝削第三世界勞工的低薪資所製作的;其次,運送到總公司倉庫後,又經過許多階段的運輸過程;最後到達零售據點,每個階段的轉運,不知道排放了多少廢氣。而在穿著期間,你可能用了大量的水清洗,或把清洗工作交給以有機溶劑造成環境破壞的乾洗業者。
過了這一季,這件衣服可能過時了,把它扔進垃圾桶,任由化學纖維材質以及含鎳的拉鍊,在地下埋個幾十年都無法分解。這下,你再度上街購買另一件跟得上潮流的衣服,開始了又一個這破壞環境的過程。
產品生命週期緊扣環保
這些問題並不是現在才被驚覺,在環保議題開始蔚為流行的九○年代初期,幾家服飾公司就曾試著解決部分問題;不過當時的環保原料不夠美、也不夠精緻,在發現口碑與獲利皆不符合預期後,這些企業在九○年代中期紛紛失去了興趣。
十年過去了,這段期間,材料科學和網路科技都有了長足發展。去年,美國有家新服飾公司,決定再次挑戰這個崇高的理想。這家總部設在波特蘭的公司叫做UTW(Under the Wire縮寫)。這家公司在今年推出了一個名叫Nau(發音「now」,為毛利語「歡迎」之意)的休閒服飾品牌,並野心勃勃地宣稱,Nau從材質、製造、運輸、銷售、到產品生命週期結束後的回收或廢棄,都將符合最嚴格的人道與環保標準。消息一出,這家未上市先轟動的公司,立刻受到了各方矚目;原因是從他們所提出的具體企畫,可以看出這個品牌並不只是在趕搭樂活的便車,而是在各個環節,以最高的環保標準做自我要求:他們以最縝密的考量,確保每個產品從「生」到「死」,都盡可能避免對地球造成任何的負面影響。
打著「美、環保、機能(beauty, sustainability, and performance)」的口號,Nau希望能以最完美的形式融合這三種特質,打造出全球最環保、摩登,也最具設計感的產品線。
九成天然材質自行研發
他們將自己定義為「一個為了以不同模式經營而誕生的休閒服飾品牌。從款式設計、材質研發、建立販賣據點、到支援正面改革的機構,一切環節力求最環保的模式做生意。」由於Nau沒有既有企業的包袱,他們得以用最貼近自己理念,建構從頭到尾的一切程序,用每一個行動證明,環保對他們而言絕不會是個流行口號,而是一個需要親身實踐的社會意涵。
降低產品原料對環境造成的衝擊,是Nau的第一步。他們盡可能使用天然羊毛、以玉米製成的生化尼龍,以及可再生的金屬,而且完全避免使用造成環境負擔的鎳,以及休閒服飾最常用的尼龍。
除此之外,超過九成的原料都是根據他們符合高度標準的指示製作的,另外一成則來自環保方面聲譽最佳的供應商。今年春季推出的第一批產品所使用的三十種材質中,有二十八種是Nau自行研發的。他們也不吝惜公開這些新材質的配方,反而希望其他同業也能多加利用,和他們攜手還給地球一個乾淨的空間。
Nau隨時以環保為標準,檢視所有進展,在成功研發出有機棉和可回收的尼龍後,目前他們繼續在研發環保防水塗料等尚未達成的目標上。Nau對原料來源也一樣講究,他們最傲人的成就是研發出了「PLA纖維」,一種以玉米為原料,但質感和塑膠十分相似的材質。不過他們認為,耕作有機尼龍所需的玉米或許會對土壤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,由於農業廢棄物也能當成這種材質的原料,因此他們希望能加強利用這類資源的比重,積極尋找農業廢棄物的供應商。
特殊零售模式回饋地球
只要想想每次洗衣服要用掉多少水、排出多少洗衣劑,便不難發現,一件衣服在使用階段造成的資源浪費與環境破壞,遠大於生產過程或丟棄後所造成的污染。因此Nau除了以自行研發的科技,極力避免衣物在這個階段對環境造成衝擊,同時也積極教育買主,盡可能以最環保的方式,維護自己所購買的衣物,包括:等髒衣服累積得夠多再洗,並盡量使用冷水、不使用烘衣機,不外送乾洗,並避免使用衣物柔軟精。
除此之外,不炫耀碩大的logo,也不標榜譁眾取寵的機能,Nau在款式設計上也力求極簡,儘量以最不易退流行的經典造型,延長每件衣服的使用期限。許多服飾的設計靈感都來自於專業運動服飾,希望能藉由伸縮自如的環保材質與動感十足的外型,鼓勵購買者穿著它們到戶外擁抱大自然。
一如其他美國同業,Nau也無法避免委外生產。他們根據環保與經營透明度的標準做過仔細評估後,才與符合標準的中國、香港、泰國、加拿大、葡萄牙、以及土耳其工廠簽約,並委託一家名為Verit的營利精算機構監督生產過程,確保一切製造程序與工作環境皆符合當地的環保和勞工法規。
美國Patagonia、Ailin、Prana、MEC等服飾品牌,同樣是標榜環保的優等生,不過Nau和這些既有同業最大的不同,可能要屬他們獨特的零售模式。Nau鼓勵顧客到自己旗下的「Webfront」,也就是小型的零售據點,利用店內的觸控式電腦瀏覽產品資訊,並在和服務人員做過充分溝通、實際試穿過後購買。當然,你可以直接把衣服帶回家,不過Nau以九折優惠,鼓勵顧客回家等待商品從總倉庫快遞到他們手上,而且是完全免運費,快遞業者則是符合最高環保標準的業者UPS迅速送達。
利潤捐贈比例超越同業
鼓勵顧客利用快遞送貨有助於降低庫存,可讓Nau僅須維持2000平方英尺以下的小型店面,而不是傳統店面所需的平均4000平方英尺,既節約能源支出又減少資源消耗,除了慷慨地以折扣的方式,將節約下來的經營成本回饋給顧客之外,Nau也選擇將利用這種銷售模式所省下的其他經營成本,投資在環保材質的改良和研發上。
此外,相較於Patagonia將營業額的1%捐贈給環保團體,Nau一開始便宣布自己將捐出營業額的5%。從目前美國企業平均捐贈的0.047%看來,這是個前所未聞的高比例。除了以更高的比例證明自己的理念,他們也讓顧客藉由購買他們的產品、以代為捐獻的形式直接參與環保活動。在決定購買某件商品後,Nau的店員將出示一份他們的合作機構名單,供顧客自行決定將這5%饋贈給名單上的哪一家機構。
有人質疑Nau的售價將因此高於其他品牌,但他們表示自己的定價絕對符合旗下產品的高品質,加上不退流行的款式與耐用性材質的持久度,買主不必馬上汰換自己購買的衣物,因此看得長遠點,他們的售價反而低廉。此外,Nau也表示5%的捐贈並不是較高售價的主因,而是環保材質占售價70%的高昂成本。但只要其他同業紛紛在材質的使用上跟進,讓這些材質隨產量增加而變得越來越便宜,假以時日,產品的售價終將隨之降低。
去年8月,Nau透過部落格「The Thought Kitchen」開始宣揚經營理念,並於今年1月在網站Nau.com以電子商務模式販售第一批商品,繼而在3月展開實體店面銷售。三個月下來,他們已經是坐擁2400萬美元資本、九十二名員工,以及四條產品線的穩定品牌。雖然根據階段性目標,Nau目前僅有四家Webfront,但野心勃勃的他們預計2010年前達成獲利2億6000萬美元、設立一百五十家實體店面的目標;不過Nau堅持其穩健經營的方針,目前僅限於美國國內銷售。
文章來源:
天下文化:休閒服飾新銳Nau的綠色理想 環保穿上身,挑戰零污染